记者从两江自贸办获悉,1月13日上午10:45,重庆自贸区两江新区片区引进的第二架保税租赁飞机成功降落在江北国际机场。
据介绍,经过前期充分沟通,上海和重庆两地海关紧密配合,使得此次飞机通关在1个小时内全部完结,顺利超出预期。 2017年12月22日,两江自贸区成功从德国引入了第一架保税租赁飞机。这也让重庆自贸试验区成为了第三批自贸区中率先实现飞机保税租赁的地区。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在2018年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模式下,重庆和上海两地海关飞在机异地监管领域做出的首次成功探索。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始于2017年7月1日。
该改革实施后,企业在货物通关时一次申报,海关在货物放行前、放行后分步处置,即在口岸处置安全准入风险,完成对货物的安全准入甄别后,先予放行;货物放行后,再由属地海关开展税收后续管理。
目前,两江新区已经将拓展飞机保税租赁业务纳入了2018年的重点工作之中。按照规划,今年,两江自贸办将全力争取飞机经营性企业收取外币租金政策,同时建立与上海、天津等地的口岸大通关联动机制。
据介绍,开展飞机融资租赁业务能帮助基地航空公司减轻资金压力、缩短飞机引进工作管理半径,支持其加快扩张速度,从而强化对基地航空公司主体的存量粘性和增量吸引,增强重庆航空产业辐射力和竞争力。
除了飞机融资租赁之外,两江新区还在去年完成了中欧班列(重庆)果园港首发,实现了中欧班列(重庆)国际铁路通道与长江黄金水道之间的水铁联运无缝衔接。此外,在保税港、果园港等地,全面开发开放的局面也正在加速形成。
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也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正在获得新的加速度。而两江新区自成立以来,就在不断探索内陆开放参与全球市场的发展路径,口岸、通关、通道、平台等开放功能不断完善,初步搭建了内陆开放的框架体系。(记者 谢力)